紫笔文学 >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 第181章 殿下,果真是料事如神啊!

第181章 殿下,果真是料事如神啊!


汤和邓愈一同拱手领命,当夜就带大军开赴豫州府。

  议事厅里只剩下朱标和朱元璋父子二人。

  “父皇息怒,您的政令刚刚开始推广,肯定会面临各种阻力。”

  “这些乡绅地主,这么多年手里都握着免赋税徭役的特权,突然一下让他们放弃,

  地方的官员们要做的工作很多……”

  因为没有外人,朱标只当是父子间的谈话,可抬眼看着朱元璋的表情,

  他才意识到自己说多了。

  朱元璋一掌拍在书案上,发出一声闷响,如同一道炸雷,

  “荒唐!这天下不是我老朱的天下,不是老百姓的天下,倒变成这些乡绅地主的天  下了?”

  “还有那些皇亲贵胄,他们免去赋税徭役的特权,不是朕赐“五一零”给他们的?。

  现在朕就是要收回来,他们敢说一个不字?”

  朱元璋的脸上尚有愠色,略有些失望地看着儿子,

  “老大,刚刚听你那番果决地下令,朕以为你已经成熟了,没想到你还是心软。

  似你这般优柔寡断,将来如何能坐稳这皇位?”

  朱标一听朱元璋居然把话头扯到了皇位的继承上,立时两股颤颤,扑通一声跪在地

  “父皇,儿臣不曾想如何继承大统,只想父皇万岁,跟这大明的国祚一般,万寿无  疆!”

  朱元璋脸色一黑,

  “行了别跟我为父的扯淡,你什么时候跟那些儒生学得油嘴滑舌?

  朕的身体怎么样,自己还不清楚吗?”

  朱标已经不敢说话了,言多必失,不过好在朱元璋的神色缓和下来,语重心长道,

  “老大,你不缺忠厚,驭人的手段也不差,该多学学炽儿,多点想法,

  而不是像那些儒生,只知道按部就班,那样迂腐。”

  “是,儿臣知错了。”

  见儿子认错的态度还不错,朱元璋这才说回正事,

  “这次豫州府的事情你的判断没问题,之后李茂和程春来也交给你来审理,

  断不可再心慈手软。”

  “明白,父皇的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得了应允,朱标才小心翼翼地退下,

  他听出了朱元璋的弦外之音,豫州府的李茂和程春来一定要从重处理,

  要给其他州府的官员们一个教训,处置他们,

  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令能顺利推行下去。

  …

  两日后,

  清晨,朱高炽搬了张躺椅,仰面躺在院子里,

  最近这段时间,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早上是为数不多能晒晒太阳的时候。

  门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金忠面色欢快地跑进来,

  “殿下,果真是料事如神啊!”

  “圣上当真是雷霆手段,当晚就派汤和邓愈带大军开赴豫州府。直接处死了三个带

  头闹事的生员,

  又押送李茂程春和回京问罪。”

  朱高炽闭着眼睛,享受清晨的阳光,头都没转一下,

  他早就算到了朱元璋一定会这么处理,要是连这点魄力都没有,

  那现在这个开国皇帝的位置就不可能是他的皇爷爷坐。

  “豫州府那边是什么反应?”

  金忠的表情非常激动,甚至有点语无伦次,

  “效果太好了,当地那些乡绅大户们都吓坏了,据说汤和邓愈的大军一到,

  他们当场就跟闹事的生员们撇清了关系,说他们都是全力支持诏令。”

  “那些闹事的生员当场就散了,几个领头的当场就被处斩了,再没人敢多说一句  话。”

  金忠现在满心都是对朱高炽的敬服,他不但能准确的猜到朱元璋的处理手段,

  而且这雷霆手段确实效果显着。

  朱元璋这一手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直接让各地的州府都不敢怠慢新政,

  有豫州府的前车之鉴,他们都很清楚,为了推广新政皇上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朱高炽悠哉地点点头,算是肯定了金忠的呈报,

  金忠正打算离开,睿王府的管家快步上前来,

  “殿下,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在城南买下了四个煤窑,还有两座铁器厂,

  就等着您安排人手了。”

  朱高炽好像更在意管家带来的消息,  一下坐起身来,

  “图纸带来了吗?我要确定煤窑和铁器厂的位置,

  这选址可千万不能马虎  ………”

  管家马上从内襟里抽出一张图纸,亲手递给睿王,

  “都是按照您的要求,四座煤窑有两座都是离大路最近的,两个铁器厂车马通行也  很便利。”

  朱高炽看着手里的地图点了点头,不过表情好像不是很轻松,

  “那另外两座煤窑呢?竟然离铁器厂这么远?”

  “殿下,这已经是我们能找到的,距离最近的煤窑了,到时候您可以多征派些民夫  麻。”

  朱高炽面无表情,挥挥手示意管家退下,

  自己则专心地研究起地图来。

  “睿王殿下,您这是又要研究火器?您要是有需要,属下可以帮您多留心,

  城南的小煤窑还是不少的。”

  金忠小心翼翼地示好,他知道睿王殿下这又是有什么新主意,

  自己可要抓住机会献殷勤。

  朱高炽只是轻松地笑笑,

  “金长使有这份心当然是好的,不过我要找的可不是那些散乱的小煤窑,

  要找那些产量大的煤窑,方便接下来的工作。”

  金忠拱手道,

  “我这就帮殿下打听看看。”

  金忠躬身后退下,内心却有不小的疑惑,

  由于之前睿王殿下在明朝的军队中推广火器,现在明朝各大城市周边的兵器厂都  在加速生产,

  小煤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头。

  有朱元璋的铁令在前,制造火器的工作谁也不敢怠慢,但朝廷的办事官员当然也有  自己的难处。

  官员们虽然已经会使用火药开山,但这个时期的火药,实在是后劲不足,

  主要还是靠民力开采,导致采煤的效率实在提不起来。

  这样的情况下,睿王殿下还要找大煤窑,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难不成,还有比铸造火器更大的工程?

  金忠内心感慨,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铺设水泥路,提出了新的政令,

  现在又有大动作,睿王殿下当真是一刻不停.


  (https://www.zbbwx.net/book/3322889/1111095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